第507章 兵贵神速(三更)-《文坛救世主》


    第(3/3)页

    大卫-马基推了推鼻梁上的眼镜,开口说道:“我们是打算把你那320页的小说改编成为一部2个小时的电影,需要浓缩成为210页的剧本,而且不删除原著任何内容。”

    “听起来很不错,你们有具体的想法了吗?”张楚现在根本不知道剧本的进度如何了。

    李桉有些尴尬的说道:“现在我们刚刚把初稿拿出来,只不过大家都觉得它太逊了,所以才想寻求你的帮助。”

    “电影要保证观众通过观看不至于迷失在稍显混乱的叙事结构中,我们想要保留这种叙事风格,用大量蒙太奇的手法来完成多个支离破碎的回忆片段描写,但为了故事性必须要进一步优化。”

    张楚对电影拍摄制作了解并不深,他唱着询问道:“或许我们可以用一种这种的方法,既用到故事性也有一定的片段,这种多线叙事结构怎么样?”

    戴维-内特并不是酒囊饭袋,他摆了摆手说道:“能详细说一说吗?”

    “我觉得可以用派的回忆展开故事的映入,并用这个来作为叙事的主要结构,中间穿插几段拍现实生活的片段,同时这样也可以用第一人称的方式进行叙事。真实情节与回忆情节共同推动故事发展,真实情节里面就用一个作家采访成年派的交流场景,这样更加容易被观众理解。”

    “我们没必要墨守成规,一定要把原著里面少年派跟日本调查员的最后对话原封不动的放在他们身上。其实可以把这段对话放在成年派跟采访的作家身上,这样能够完整有力的结尾。”

    将文学作品改编成影视作品的时候肯定要进行一些调整,有必要对原著中的人物、故事以及叙事结构进行筛选,有的电影导演还会在情节和银幕形象中加入自己的感情。

    毕竟有很多电影观众没有阅读过原著,针对这些没有阅读经历的人来说,这种改编有时候会很有必要。

    《少年派》小说里面宗教主题占据了相当多的篇幅,就算张楚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改写、优化,依然有大量笔墨在描述人性、生存、信仰上面。

    既然是电影,那就要有明显的故事情节才行,需要将小说的散乱故事铸就的立体一些,这样观众们才不会觉得云里雾里、绕来绕去。

    那种电影只有文艺青年才会有兴趣,普通观众根本看不明白!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