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日本夏日祭的随笔-《长夜国》
第(2/3)页
有个男人叫刘彻,他心爱的女子李夫人逝去。他日夜思念逝者容颜,却再难见到佳人。
这是一个伤心的故事。
于是,这个有权势的大男人,就请巫师作法招魂,想见到曾经陪伴自己的逝者,聊以安慰。
巫师就借了李夫人生前的衣饰,找了一个样貌声音和逝者有些相似的女子,穿着逝者的衣裙,配戴着逝者的环佩,画了逝者常用的妆容,在夜里登场了。
恰好,也是一个夏夜。宫中灯影斑驳,萤虫如星,清夜如水。
傩神巫师作法,曾经逝去的佳人姗姗来迟,却倩影翩翩。
名叫刘彻的大男人看了,似曾相识的感觉涌上心头,心生忧伤的喜悦,不禁作诗道:
“是耶非耶,立而望之,偏何姗姗其来迟。”
大男人明知是假的,可是他的心却得到很大安慰。
唉,这真是一个美丽而忧伤的故事啊。
那么,大男人真的会喜欢假扮逝者的“影子”吗?
当然不是。
大男人喜欢的,仍然是李夫人,爱屋及“影”。他爱李夫人,所以才会期待影子的出现。
哪怕影子是假的。
这就是心理学上的“替代心理”。
华夏的传统文化,就好比李夫人本尊。
日本文化,就好比巫师作法招魂来的“李夫人”,也就是影子,替代物。
大男人“喜欢”替代者,仅仅是因为替代者和李夫人有些相似罢了。
说回当下。
这些逝去的传统文化,早已经成为共同的东方审美元素,沉淀入东亚民族的审美基因,和西方审美分庭抗礼!
日本文化或许只是表象,更深层次的,应该是东方元素。
武断的否定部分中国人对日本文化的喜爱,其实太过于简单,这种否定对象,深层次的表象或许恰恰是值得肯定的。
汉服还没有流行时,我曾经问一个同学,为何要买韩服。
她回答:因为像古装剧中的汉服啊,感觉很漂亮。
听她的回答,分析她的心理,就不是单纯哈韩那么简单了。
她喜欢的可能是逝去的汉服,问题是汉服很少卖,没流行时也不敢穿。
而韩服像汉服,传承自汉服,是汉服的分支。
和服其实也是汉服的分支。有变化,但变化不大,主要形制没变。
所以服饰文化史上,学者们将韩服和服都归于“东亚儒家服饰圈”,这等于是承认了,韩服和和服其实是汉服的分支。
可是有什么办法呢?
传承华夏古典文化最好的,恰恰就是日韩,而不是当今的中国。
你自己丢掉了,或者被异族野蛮的毁掉了,没了,断了。
所以变得不再自信。
人家虽然从你这里学的,也有差别,可人家毕竟还有,还在,还像。
不是曾经所爱的人,却像是曾经所爱的人。或者说,是所爱之人的女儿。
那么,有些别样的“畸恋”,是不是不足为奇,情有可原?
我相信,哈日文化群体中,这种心理的人是多数,真正的媚日舔狗不是主流。
就像有个网友说的那样:“笑话,我会真喜欢日本?我喜欢的明明是大唐。”
再说说夏日祭。
为何很多爱中国的,恨日本的人,仍然要去参加夏日祭?
还是同理。
因为这个夏日祭,源于中国古代四季社祭中的‘夏社祭’!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