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章 县官不如现管-《我在大明长生久视》


    第(2/3)页

    “本官也愿。”

    “张大学士、桂大学士,你们呢?”贾咏问。

    张璁心中纠结,面上却不好表现,清了清嗓子,道:“皇上近些时日操劳过度,还是……待明日朝会再说吧。”

    说着,他暗戳戳的瞥了眼李青,心中亦是憋闷:这人是哪儿蹦出来的啊?

    张璁有了丝危机感。

    别人不清楚,他这个时常受皇帝召见的人却明白对方的能量有多大。

    论皇帝礼遇,对方胜他不止三分,论皇帝亲近,对方不弱黄锦分毫!

    张璁的上位史,说白了就是靠着皇帝宠信,对跟自己走一条路子的人自然极为重视。

    别看眼下只是个小小百户,只要皇帝肯培养重用,前途不可限量。

    张璁深刻明白这个道理,因为他自己就是个例子。

    “呵呵……诸位先办公吧,明日朝会本官第一个去说。”张璁模仿前任杨廷和,先是扛下担子,后又分配工作,倒也有条不紊……

    李青看在眼里,对这位的观感又好了些许。

    虽然这位仁兄上位过程不太光彩,但这官做得还挺好,可圈可点……李青暗暗点头。

    ……

    内阁的日常工作其实跟皇帝没太大区别,不同的是,内阁的票拟只是建议,皇帝的朱批才是行之有效的公文。

    当然,这并不是说内阁票拟无用,相反,它的作用非常大。

    ——它是风向标!

    事实上,皇帝的批注大多都参考了内阁的意见,无他,皇帝要处理的公文太庞杂了。

    与其费劲巴拉的冥思苦想,还不如从现有的参考建议中,挑一个自认为更合理的处理意见。

    后者比前者轻松太多了,且后者未必就不如前者,甚至大多时候,这些个内阁大学士的建议,要优于皇帝!

    要知道,内阁大学士都是大浪淘沙,层层筛选出的顶级人才。

    当然了,许多时候票拟也会夹带私货,这就需要皇帝有一双‘慧眼’了。

    决策权虽在皇帝手上,内阁却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皇帝决策!

    这种模式有利有弊,总体来说,还是利大于弊,因为这种模式下,哪怕皇帝平庸,也不会严重影响国家运转,更别说,还有一个掌着批红权的司礼监了。

    退一步说,皇帝真就是躺平了,权力系统也不会随之崩溃!

    这点,历史上的嘉靖、万历已生动的诠释过了……

    李青呼了口气,心道:“这次,谁他娘也别想给我躺平,老子都还没躺平呢……”

    “大人,张大学士请您喝茶。”

    李青怔了下,抬手接过的衙役递上的茶,不由看向不远处品茗的张璁。

    张璁端着茶杯遥遥一敬,笑道:“李钦差辛苦,奉命办差嘛,呵呵……我等都理解。”

    其余几人面色有不愉,可也没说什么,自觉跟一个正六品的百户上纲上线,显得太过小家子气了。

    他们却忽略了,论官职,内阁大学士也不过是正五品而已。

    内阁大学士虽说处于权力巅峰,可按规矩,见了侍郎都要行礼,当初朱棣之所以如此安排,也是为削弱内阁大学士的影响力。

    无奈,理想和现实到底是两码事。

    随着内阁愈发势大,莫说见了侍郎,便是见了尚书,内阁大学士依旧腰背挺直,反倒是六部矮了一截儿。

    品卑而权重,然,权重日久,品卑就显得无足轻重了……

    毕竟……县官不如现管!

    李青掀开茶盖,吹了吹,轻啜一口,“好茶,是御用的贡茶吧?”

    “呵呵……李百户好品味。”张璁颔首,“皇上隆恩,本官受之有愧,又怎好一人独享?”
    第(2/3)页